【中上環歷史導賞】漫步細「素」老香港

V'air X Green Monday 合辦導賞活動圓滿結束

【中上環歷史導賞】漫步細「素」老香港
最後更新日期
29/7/2020
8/3/2024
分類
活動回顧
賞城文誌

V'air 低碳本地遊(下稱V’air)與 Green Monday合辦的中上環歷史導賞團,終於2020年7月12日(週日)圓滿結束。是次活動以認識中上環歷史及素食為主題,希望透過導賞引起大眾對老香港歷史的關注。同時,我們精心規畫的行程務求讓參加者更能認識素食,並深入了解素食對環境保護的好處,從飲食開始對保護環境盡一分力。回顧兩次導賞團,都吸引老少聚首一堂,跟隨導賞員的步伐重新認識香港。團友們都驚覺,自以為熟悉的地區原來還有很多被人淡忘的瑣碎痕跡。在此,我們挑選四個經得起時代變遷,繼續服務人群的景點,以文字導航,帶領各位未能參與其中的朋友回到當日盛況。

第二站:第二街公共浴室

從西營盤站出發,V'air首先帶領團友前往第二街公共浴室。第二街公共浴室印證著香港公共衛生的轉變。1894年,鼠疫爆發,因西環大部分唐樓不設獨立浴室,衛生情況惡劣,致該區成為疫情重災地。該次疫情後,港英政府決定興建公共浴室。V'air導賞員Tommy說道,到了1910年,仍有約十萬人在使用此公共浴室,雖然現時內部仍維持基本清潔,但隨著時代轉變,只有極少人仍在使用公共浴室。Tommy更笑言,這個現時由食環署職員負責管理的公共浴室,更曾因管理失當而致一名前去洗澡的市民被困,浴室變「囚室」。

第五站: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

接下來,我們來到了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。看到這座沿着斜坡而建的大樓,不禁為其之古色古香所震驚。導賞員Tommy解釋這是昔日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,乍眼一望,大樓有着一條又寬又長的拱形走廊,並以一塊塊大石來建成。我們走進大樓內仔細看大樓的設計,外牆相對比那些粗琢花崗石塊更為精巧,一扇扇的軍綠色門、一盞盞的吊燈令大樓更添優雅。不得不知,這座造工精細的大樓原來有着各種可怕傳聞。Tommy提到這座大樓於1892年落成,前身是精神病院,為當時的國家醫院外籍護士宿舍。後來為了解決鄰近的精神病院人數擠迫的問題,大樓改造成精神病院女病房。

日佔時期,日軍用此大樓作刑場。大戰完結後,遂繼續作精神病院用,可惜當時醫術未夠完善,很多病人在那裡都不能得到適當的治療,因此現今不少人稱之「高街鬼屋」。團友們聽完Tommy的解說後,都不禁打了冷顫,忽然感到氣氛變得陰森。為了緩和氣氛,導賞員Tommy告訴我們昔日這座大樓亦有不少有趣古怪擺設,例如二十年代的日曆、香菸廣告的海報、陳年油畫等等。大樓一度從精神病院改為日間精神科門診部以及聯合書院高街校舍,不過後來因為那些鬧鬼傳聞就遷出,並於1971至1998年期間一直空置着。現時,大樓已變為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,原址大部分的建築都在2001年拆卸,只有原建築的L形正立面一直保存至今。

第六站:東邊街美沙酮診所

過一個街口,我們走到了一道有着西尾道新、舊街牌的紅磚牆,紅磚牆的主人就是美沙酮診所。這座建築物以紅磚和花崗石而成,新喬治亞時代建築風格實在是引人入勝。Tommy解釋說這裡就是前域多利精神病院,1906年香港政府制定了對瘋癲者的法例後,將外藉精神病院和華人精神病院合併為域多利精神病院,收納了千名的精神病人。在病院建成前,人們患上精神病的主因,是大量吸食鴉片和染上性病而導致神經受損,而當時的在那時代精神病被視為不治之病,港府便把那些病人囚禁起來:外藉精神病人被囚禁於域多利監獄,而華藉病人則囚禁於東華醫院的「癲人房」。後來在1891年外藉精神病院和華人精神病院設立後,病人才能得到治療。Tommy亦指出1937年正值大戰時以及戰後,精神病人人數大大增長,因此當時的護士宿舍和荔枝角醫院都被改建為精神病院。後來於1961年,青山醫院全面取代域多利精神病院,遂病院才陸續拆卸,。另一邊廂,華人精神病院亦一度從改為麻瘋病診所及霍亂病院,後到1972年正式成為美沙酮診所。

第九站:上環文武廟

最後的景點我們就來到上環文武廟,文武廟為廟宇組群,位於上環荷李活道,由文武廟、列聖宮和公所三幢建築物組成。文武廟主要為供奉文昌及武帝,列聖宮則用作供奉諸神列聖。三幢建築物以兩條小巷分隔。Tommy說到廟中「神威普佑」匾額,是文武廟重要文物。1876 至 1878 年間,中國本土有五個省份旱災,東華總理帶頭籌得 16 萬元善款賑濟災民,因此光緒皇帝御賜「神威普佑」匾額一副,以示「神威護蔭、 普佑眾生」。至於布局設計,文武廟為兩進三開間建築,正立面有兩座花崗石鼓台,前進置有擋中。廟宇按照傳統中式建築布局,後進較前進高出幾級,設有供奉諸神的神龕。兩進之間的天井已為重簷歇山頂覆蓋,屋頂由天井四角的花崗石柱支撐,兩側為捲棚頂的廂房。位於文武廟左側的列聖宮原為三 進兩院式建築,其後兩個天井加築鋼架屋面。公所現為簡單的一進式建築,其花崗石門框至今保存完好,上面刻有公所的建築年份,甚具歷史價值。


這次的行程,V’air帶領參加者探索西環歷史的知識,遊走當地,一下子猶如時光倒流。我們一直鼓勵本地遊,讓港人重新發掘自己家園的故事,除了得到新知,也可以加強歸屬感。疫情過後,大家可能會很想快閃旅遊,不過為了減少飛機而帶來的碳排放,不如就儲起長假才一次過外遊吧!至於這段留在香港的日子,不妨去一下香港不同的地方,探索本地生態、歷史同文化,實踐「低碳微旅行」!

最後,希望大家都可以身體健康,渡過這次的疫情,我們下一次活動再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