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’air 2025上半年大事回顧
轉眼間,2025已過去一半有餘。期間,V’air 可持續發展教育 積極舉辦 社區/城市發展/生態導賞以及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教育活動,實踐V’air 四大綱領,讓市民重新認識香港。此外,V’air 有幸與各個企業、教育、非牟利等團體合作,令活動影響力更上層樓。讓我們回顧V'air 在2025上半年的活動成果:
累計帶領近 1500位參加者,其中包括 785位青年
|公眾教育|
企業參與超過 10場淨灘活動及可持續發展線上講座

3月,V’air 與AIA 合作,聯同9個環保組織舉行其中一個全港最大的淨灘活動。400位義工成功在港九新界不同沙灘清理超過310公斤的垃圾,阻止它們污染海洋。
另外,我們亦帶領仁濟義工團隊成員於汀角淨灘,對抗非法棄置廢料。透過協助義工使用以垃圾分類卡,並介紹當地的歷史⽂化以及垃圾源頭,啟發參加者將減廢融入生活日常。
4月,V’air 亦向港鐵員工舉行線上講座,介紹了可持續發展、碳中和及ESG的核心概念,並重點闡述香港2050年碳中和目標及四大減碳策略。以減少私家車使用、素食及使用節能電器等例子,鼓勵他們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日常選擇,推動環境意識和行為改變。
帶領近 800位學生闖出課室 以實例引導可持續發展學習
線上分享會及工作坊

2月,我們向超過110位香港教育大學的學生介紹了「可持續旅遊」的概念,具體介紹SDGs 9及11,啟發未來教育領袖將可持續發展納入教案。

8月,V’air 榮幸與香港青年協會合作,為約30位學生舉辦兩場以可持續旅遊為題的工作坊。利用E-SWOT分析,協助青年深刻理解旅遊與保育的挑戰,並設計將實地參與的旅遊行程。經由互動學習,啟發參加者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轉發為行動。
聯校HKDSE地理考察為本題課程

6至7月,V’air 與香港文憑試教育工作者協會合辦,舉辦專為DSE地理考生設計的戶外實地考察課程,邀請專業地理補習講師Titus Chan 教授考試技巧。35位學生在V’air 專業導賞員和地理老師指導下,於清水灣泳灘及將軍澳工業邨蒐集一手數據,學習使用儀器與考試技巧。考察海岸及工業區,以考試導向的實操體驗,生動詮釋中學地理科學習重點,應用可持續發展理念。
想與V'air合作?
V'air 提供一系列本地導賞團、工作坊和講座,歡迎任何機構、學校和公司申請,合辦不同類型和主題的活動。合作機構可以選擇我們推薦的固定路線,或度身訂造行程。
與我們聯絡→
|在地體驗|
常設導賞團

上半年,我們分別為香港藝術節協會、順利天主教中學、皇家地理協會、港鐵等團體舉辦了導賞團,帶領參加者深入香港城郊各處,將可持續發展目標與本地實例和行動機會結合起來。東涌導賞團探索發展碼頭、炮台及紅樹林生態,了解新市鎮發展與生態爭議。深水埗團則聚焦社區重建與文創產業,反思城市更新及公共空間價值。鹿頸谷埔行程穿越紅樹林與客家村落,反思鄉郊保育。透過親身體驗,啟發不同年齡、界別的參加者關注環境與社區,逐步作出行為改變。
常設導賞團詳情→
|青年充權|
培育可持續發展未來領袖
聖雅各福群會「未來女性就業計劃」

4至6月,V’air 榮幸攜手聖雅各福群會,為「未來女性就業計劃」舉辦可持續發展職業培訓工作坊,透過討論、模擬以及Climate Incubator 專業導師分享行業資源,協助30位女性學習職場技能,開拓綠色事業路向。
此外,我們亦帶領逾80位參加者走進谷埔與鹿頸鄉郊考察,配合STEAM創新工作坊,以Persona 等設計思維方法集思廣益,探索鄉村保育與復興方案。我們期望賦權女性和青年,共同培育可持續發展的領袖力量。
|政策倡議|
政策討論 推動各界合作
山雨欲來:生態旅遊民間論壇
.jpeg)
7月,V’air 獲邀參與由綠色和平及香港中文大學共同舉辦的「山雨欲來:生態旅遊民間論壇」。V’air 聯合創辦人楊子雋先生作為業界代表之一出席論壇,分享了本地旅遊的實戰觀察,強調保育與文化連繫的重要。透過是此活動,我們希望跨界合作與政策討論,支持香港鄉郊生態保護與可持續旅遊的長遠發展。
|V’air 海外交流|
鼓勵創新 共創永續未來
紐約“Creativity and Sustainability Evening”分享會

7月,我們的聯合創辦人Natalie 有幸在紐約Ephoca 共同參與 “Creativity and Sustainability Evening”,與熱衷教育、可持續發展及青年賦權的創業者們分享V’air的創立經過和使命。感謝Ephoca 及紐約香港協會支持,並與當地三間創新社企攜手合作,推動企業與社區的緊密連結,共創永續未來。
感謝各個企業、教育、非牟利等團體對我們的支持和信任。
V’air 期望未來可與更多不同團體攜手合作,跨界推動可持續發展,在更多的不同年齡、界別的參與者身上播下永續的種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