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面臨夏旱 流水響水塘龜裂

反思旱情 珍惜水資源

香港面臨夏旱 流水響水塘龜裂
最後更新日期
30/5/2018
8/3/2024
分類
專題報導
環保資訊

流水響水塘龜裂

日前,V'air 成員前往流水響水塘,目睹水塘乾涸,塘底更出現龜裂情況。相信大家近日都有被這些「乾塘」的照片洗版,很多人卻一笑置之。然而,其實乾旱是一個切身影響大家的問題,導致水資源短缺和農作物失收,絕對不應小看。在香港,四月至五月初一般幾年就會遇上一次乾旱,即「春旱」。但今年的旱情持續到五月底為「夏旱」,是非常罕見、幾十年一遇的嚴峻情況 [1]。天文台資料顯示,今年首五個月的累積雨量為170毫米,僅次於1963年的「大旱制水年」,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先生擔心1963年的大旱重臨香港不無道理 [4]。1963年降雨量低,旱情持續,水塘的儲水量下降到總儲存量的1.7%。政府因而公佈制水,每四天才供水一次。經歷過制水,呼喊「樓下閂水喉」日子的香港人,明白水資源得來不易,必須珍惜使用。

流水響水塘塘底乾至龜裂。(V'air成員蘇建澤攝)

旱情危及水資源

老一輩香港人對制水並不陌生,年輕一代則沒有親身經歷水資源短缺,對珍惜食水的意識薄弱,也未別清楚水塘的作用。其實香港的水塘擔當重要角色,日常收集雨水,儲存淡水資源。一旦東江出現旱災,或供水情況有變,水塘內的水可以提供食水緩衝,緊急供應全港市民用水達半年。根據資料顯示,本港水塘的存水量自今年五月中持續下跌,比去年同期下降10% [3]。天文台前台長梁榮武指出水塘乾旱,直接減少水資源。雖然香港依靠東江供水,但東江沿岸城市對水資源的需求日增,長遠來說,香港應該維持足夠的淡水儲備。

填平船灣淡水湖?

「在找地建屋的狂熱中,有誰說過『香港可以不要淡水湖』,可能是沒有在1963大旱中體驗過。」——林超英

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18項土地供應選項中,其中一項「概念性」建議是填平船灣淡水湖建屋,提供600公頃土地。此選項執行上絕對比發展棕土、其餘零散的土地容易,卻是不可逆轉的改變,長遠而言更會影響香港的供水穩定性。船灣淡水湖為香港第二大的水塘,建於1968年,存水量高達200萬立方米,佔全港水塘總存水量逾四成 [5]。換句話說,船灣淡水湖能獨自維持本港緊急供水兩個多月。

本地農業首當其衝

本地農夫大部分使用灌溉系統,旱情導致水塘、水井、溪流的水位下降,灌溉系統無法運作。故此,農夫需要花費更多時間人手取水灌溉,直接影響作物收成。農夫是香港少數對水資源敏感一群,旱情對他們的打擊最大。耗水量大的葉菜、瓜豆失收,缺水的瓜類會有苦味 [1]。

氣候變化令極端天氣更頻密,今年夏天氣溫更加打破紀錄,市區連續12天錄得33度或以上高溫,創「12連熱」。酷熱天氣加速土壤的水份蒸發,農夫需要灌溉得更頻密,加劇旱情對農業的衝擊。

旱情不是花邊新聞

「諷刺的是,遇上這罕見的大旱情,不少香港人仍當是一宗休閑消遺的花邊新聞,沒意識到珍惜水資源的重要性。」——葉子林

前嘉道理農場農業主任葉子林先生指出,東江水受公帑補貼,壓低水價,令港人誤以為水是商品,只要從內地購買就可以,因此浪費食水的問題很嚴重[1]。這也涉及環境公義的問題。葉先生指其他使用東江水的地區也有機會遇上像香港面臨的旱情:「我們憑甚麼要求其他地方的人自己不用水,然後將水留給我們?」

這次旱情提醒大家反思用水習慣,同時體會到減緩氣候變化的迫切性。盼望大家認真看待旱情,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和善用水資源,例如用洗菜水、洗米水清洗碗碟,載滿一缸衣服才開洗衣機,響應「沖沖5分鐘」縮短沖涼時間等。其實簡單如縮短淋浴時間1分鐘,已經可以省下10公升水,節省水資源並非難事。大家可以留意水務署吉祥物-滴惜仔的面書專頁,了解更多節約用水的良方。

原來的水位及樹幹,持續的旱情導致塘底的泥土完全暴露出來。(V'air成員蘇建澤攝)

昔日流水響水塘水平如鏡,是攝影發燒友最愛的「天空之鏡」,如今只剩一片旱地。(V'air成員蘇建澤攝)

參考報導:

[1]《在地說農》之三:夏旱

[2] 5月雨量大跌 錦田農場:三成地棄耕

[3] 存水量比去年同期跌10百分點 多處乾塘 十萬水急

[4] 1963大旱重臨? 水庫乾到見底 林超英:今年旱情突出 勿掉以輕心

[5] 填平船灣淡水湖是「飲鴆止渴」的壞主意

[6] 1963年4日供水1次 女生剪短髮慳食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