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堂

島西古堡

香港的市區不乏歷史名勝,不過很多時候都是「得個睇字」,只可遠觀。但是,如果可以住在法定古蹟入面又會是個怎樣的感覺呢?這個問題,詢問一下香港大學大學堂的宿生就最適合不過了。大學堂是港大四間傳統舍堂之一,建築外部揉合都鐸及新哥德式風格,於1995年被評定為法定古蹟。

大學堂
最後更新日期
8/3/2024
20/8/2023
景點分類
歷史文化
城中秘景
地區
香港島
建議逗留時間
2
小時
難度
1
/5

島西古堡初建成

1842年,蘇格蘭商人德忌利士·立畢 (Douglas Lapraik) 來港,曾任職鐘錶行,其後經營船務公司,中環的德忌利士街 (Douglas Street) 及德忌利士巷 (Douglas Lane) 都是以他命名。1861年,德忌利士買下郊區地段32號,共9.5畝的小山丘,即是現今大學堂、西苑 (High West) 以及網球場一帶的土地。為了觀察船隊進出維多利亞港,德忌利士選擇在島西一隅興建德忌利士城堡 (Douglas Castle)。這座建築於1867年落成,建築面積大約2,000平方呎。

大學堂C層陽台觀賞日落,前面的住宅大廈是碧瑤灣,再前面就是長洲(左)、喜靈洲(右),天氣晴朗還可以見到大嶼山芝麻灣。

德忌利士在1866年返回英國,後於1869年病逝。古堡逐由侄子約翰·史釗域·立畢 (John Steward Lapraik) 繼承,直到1893年心臟病發離世。古堡再由德忌利士的兒子約翰·德忌利士·立畢 (John Douglas Lapraik)繼承,1894年又賣給巴黎外方傳教會 (Missionsétrangères de Paris)。

 

納匝肋樓風雲變色

傳教士遷入古堡,古堡改稱納匝肋樓 (Nazareth House),進行大幅擴建,增建幾十個教士房間、教士靜修室、小聖堂,還有印書館,而且在附近興建伯大尼修院 (Béthanie)。印書館的創辦人是那麼滿神父 (Fr FrancoisMonnier),印書量達每年60,000冊,《聖經》印刷本共有28種文字,包括全東南亞第一本中文《聖經》。小聖堂於1896年由香港宗座代牧和主教 (Bishop Piazzoli) 祝聖,當時是露德聖母堂 (Our Lady ofLourdes Church) 建成之前薄扶林教友唯一宗教敬拜的地方。

昔日的小聖堂今日已經變成飯堂,是堂友平時食飯「打躉」的地方,上面的吊燈來自半島酒店。應屆畢業的堂友會將名字刻是銀杯上,收藏在旁邊櫃內。

1941年末香港淪陷,日軍接管納匝肋樓,驅逐傳教士,改作日軍憲兵總部及船塢工人宿舍,只批准教士主管同埋印刷投工兩人留下,但印刷工作完全停止。1943年,納匝肋修院院長衛神父 (Fr Leon Vircondelet) 去信日本總督,對日本官員強佔修院表示強烈不滿。

大學堂B層走廊,盡頭是舍監房間。日軍將全樓分為A、B及C三層,就是現今房間編號的由來。側邊吊燈同樣來自半島酒店,手雕龍椅則來自淺水灣酒店,以前存放在房間內。

香港重光,納匝肋樓重回傳教士手中。1949年中共建政,實行國家無神論,納匝肋樓失去作為華南地區傳教點的價值,傳教士陸續搬走。

 

大學堂三寶

與此同時,香港大學正覓地興建學生宿舍,於是在1954年購入古堡,拆去被白蟻所蝕的印書館,該空地後來成為停車場,小聖堂同寧修室分別改作飯堂同公共休憩室,A、B 層部份空間則被改為舍監住所和員工宿舍。

1956年初,一批原居於儀禮堂 (Eliot Hall)、馬禮遜堂(Morrison Hall)、盧嘉堂 (Lugard Hall) 的同學遷入古堡,大學堂 (University Hall)正式成立。堂友除了熱衷各種體育、文化活動,更主動投身服務社會,亦積極參與港大學生會事務。每年堂友會將古堡布置成鬼屋舉行萬聖節派對、定期舉行時事論壇、環島單車遊、龍舟比賽同參與鄰近薄扶林村火龍紥作等。

知名堂友包括前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、前醫院管理局主席梁智仁、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梁乃鵬、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徐德義、《明報》前總編輯劉進圖、立法會議員涂謹申、專欄作家項明生等。

大學堂共有三寶,分別是四不像、銅梯、三嫂。

四不像位於主入口石梯兩旁,共三隻,兩大一小,因為頭、鼻似大象,身、尾似麒麟,爪似獅子,但其實完全不似這3種動物,故稱「四不像」。相傳碰到四不像的人都會遭遇厄運,要解除厄運則要觸碰大學堂另一門口的石獅子。

銅梯共52級,全梯由生鐵鑄造,由巴黎經海路運抵香港。二戰時被充公運到日本,戰後重回大學堂。銅梯生鏽泛紅,來自馬來西亞的堂友多稱之「紅梯」,久而久之變成「銅梯」。傳統規定行向上層時應由男性先走,女性則後從;相反,走向下層時應由女性先走,男性從後。

袁蘇妹(1927-2017),因丈夫排行第三,故被稱為「三嫂」。自1956年便已為大學堂服務,於1998年榮休,曾任助理廚師、宿舍服務員等工作。因為她十分關心宿生,不時為宿生煮馬豆糕、紅豆沙,所以深受宿生和舊生尊敬。堂友一生會品嚐三次三嫂特製的 Hall Blood,包括升仙、畢業、結婚,象徵堂友於大學生活、事業和婚姻上將會面對的甜、酸、苦、辣,亦象徵三嫂對堂友的祝福。2009年,香港大學授予三嫂名譽大學院士銜,成為第一位榮獲授銜的基層員工。2017年11月24日安詳離世,享年90歲。

大學堂一般不對外開放,但可參加其公眾導賞團,一睹古堡風采!

參考資料:

  1.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uhall.hku
  2. https://lourdes.catholic.org.hk/Parish_History04.html
  3. https://www.hk01.com/%E7%A4%BE%E6%9C%83%E6%96%B0%E8%81%9E
  4.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3JAZ5JoUaX8
No items found.

交通

在香港大學站乘任何巴士 (23、103除外) 到薄扶林水塘道站下車

注意事項

附近有民居,切勿隨便喧嘩

不要隨處遺下垃圾,此舉會造成水污染及影響生境

切勿影響野生動物的生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