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隨着時間流逝,一代代香港的建築都褪色。為了保留他們的面貌,近年政府開展了一個又一個的活化項目。其中,於年初完工的中環街市,更是蛻變成集文創和飲食於一身的中心,成為了中環的新地標。中環街市位於中環站的A出口,沿天橋行大約五至十分鐘就能到達。
中環街市 結合文藝風格的景點
觀塘作為人口密度最高、工業和商業區最為人知的地區,又有甚麼適合閒餘散步、舒暢身心的景點呢?今天筆者就為大家介紹「嘆世界 吹海風」的好地方──觀塘海濱花園。

觀塘海濱花園
《追風箏的孩子》:「我夢到了我的兒子會成長為一個好人,一個擁有自由意志的人;我夢到了有一天,你會回到我們童年玩耍的這片土地,故地重遊;我夢到了鮮花再次在街道上盛開……天空滿是色彩斑斕的風箏!」 風箏為你乘載的是夢想、童心,又還是自由?
數碼港公園
圓洲角,在十九世紀的沙田海上是來往九龍與廣東等地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,經過徒置區時期丶沙田新市鎮發展後,孤洲地形消失,延伸一角也不復存在。圓州角的歷史任務逐漸隱退,變成現時我們所見的圓洲角公園。

圓洲角公園
大埔位於新界北部,屬於早期發展嘅新市鎮。可能係大家眼中,大埔只係一個平凡嘅地方。睇到呢度,大家可能會話,係咪又係介紹鐵路博物館呢啲好多人知嘅景點?小編可以好肯定咁答你!唔係!!今次就等小編帶大家欣賞下大埔嘅花卉,呢度都孕育咗好多植物㗎!
.jpg)
大埔
相信大家細個嘅時候都會玩過積木,砌過無數新奇、好玩嘅建築物。望住自己嘅成品真係好滿足㗎,甚至希望自己可以喺呢個遊樂場裡面玩!唔知大家又有無諗過,香港真係有一個咁嘅地方可以實現我哋嘅童年夢!

堅巷花園
饒宗頤文化館的前身是荔枝角醫院,是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「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」的首批活化項目,由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以「香港文化傳承」為主題,展開保育、重新規劃及活化的工作。在發展局及各界友好支持下,這歷史建築群得以活化,改建為文化設施,肩負起傳承中華文化、促進文化交流、貢獻社會的使命。

饒宗頤文化館
於志蓮淨苑向南,南蓮園池是九龍鑽石山的唐式園林。公園由2006年開放至今,每天吸引百計市民和遊客入內參觀、休憩。

南蓮園池
山頂公園位於香港島太平山的柯士甸山道,該處為真正的太平山山頂之位置,西望薄扶林水塘、大嶼山及南丫風采發電站。風景向西北望藍巴勒海峽,向東北望山頂無線電站。山頂公園於1950年代啟用,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,於2011年進行翻新,改以英國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為主題。

山頂公園
賈炳達道公園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城賈炳達道,鄰近九龍城廣場及九龍寨城公園,佔地2.68公頃。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,於1989年4月落成,公眾可免費入場。電視節目《城市論壇》間中在該處舉行。公園前身是西頭村,於1984年清拆,其後建成現時的公園。

賈炳達道公園
九龍寨城公園以清初江南園林為設計模式,興建工程於1994年5月動工,由一群來自中國的資深技工負責,以確保傳統的設計和構思能再次在公園中展現,是TVB古裝劇的取景勝地~ 興建工程於1995年8月竣工,並在1995年12月22日由香港總督彭定康先生主持開幕儀式。整個公園佔地31000平方米,共分為8個不同景區,各有特色,但融為一體。公園耗資$76000000興建,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負責管理。

九龍寨城公園
香港單車館公園位於將軍澳寶康路105-107號,佔地約5.3公頃。園內有廣闊草坪和人工湖,景觀優美。

香港單車館公園
蒲崗村道公園位於九龍鑽石山蒲崗村道140號,佔地約9公頃。公園提供的多元化康樂設施包括第三代人造草地球場、板球練習場、長約一公里的高架單車徑、極限運動場、適合初學者使用的單車園地、長650米的緩跑徑、適合不同年齡組別人士使用的健身園地、兒童遊樂場、露天劇場和苗圃。 此外,在公園的「可再生能源區」內設置了多塊展板介紹公園內的可再生能源設施包括風能、光電和太陽能,藉此向遊人宣揚保護環境的訊息。(文字和圖片摘自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網站:http://www.lcsd.gov.hk/tc/parks/pkvrp/index.html)

蒲崗村道公園
白石角海濱長廊位於香港新界大埔白石角科學園路、創新路及科研路,由香港政府耗資兩千萬港元於2004年12月啟工興建,於2007年9月竣工,於2008年2月啟用,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。白石角海濱長廊全長兩公里,設有行人路及單車徑,遊人可以沿途欣賞吐露港的風景,亦可以遠眺馬鞍山至八仙嶺的景色;其中單車徑連接沙田至大埔的單車徑。
